本报讯(记者李秋萌)《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昨天开始实施。根据规定,今后符合条件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经注册,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至3个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同时,为使多点执业医师的资质可即时查询,本市正在建立卫生人力资源库,最早于4月建成。
据介绍,医师多点执业申请受理后,卫生部门将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据此推测,即使医师首日就来申请,那么最快也要在月底才能办理。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将有利于盘活本市医疗资源,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同时,也将推进大医院改善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工作要求,医师申请多点执业,须完成在原医院的本职工作,并取得原单位同意。各类医疗机构应与医师签订聘用合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师多点执业的注册及监管工作。北京医师协会受市卫生局委托,负责医师执业信息档案的建立和维护工作,承担医师多点执业的行业推荐、医师维权工作,并负责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效果评估。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表示,卫生部门鼓励儿科、精神科和康复科等紧缺专业的医师到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并鼓励大医院的医师到基层和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推动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市卫生局正在进一步完善卫生人力资源库,预计到4月,医生的从业经历、执业资格、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和在本院考核等情况,都会被完整记录在资源库中,以便医生多点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探访
新政首日问津者寥寥
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向市卫生局或区县卫生局申请注册。卫生部门表示,昨天起,全市17个注册点已正式开始受理注册申请。
昨天上午,在海淀区卫生局的受理大厅内,工作人员已准备好表格和注册须知。但截至上午10时,尚无申请人现身。海淀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也有一些医疗机构咨询注册相关事宜,“主要是民营医院,了解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注册,他们非常需要专家”。而作为“输出方”,前来咨询的大医院并不多。
截至昨天下午5点,海淀区卫生局无一名登记注册者,仅接待了两名前来询问注册程序的人员,且未透露具体就职信息。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注册并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即使有意注册者,也不会出现在前几日注册的扎堆情况,“毕竟是新政嘛,大家还是会持观望态度”。
■反应
>>医生
社区医院条件差吸引力小
记者从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获悉,因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目前鲜有医生向医院询问多点执业的事儿。三甲医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副主任医师表示,相比于基层医院,专家们更愿意去环境好、待遇高的民营医院。“社区虽然是绩效工资,但对大医院的专家来说确实没什么吸引力,而且检查设备、药品种类也跟不上,解决不了社区整体能力的问题。”
北京中医医院一主任医师表示,因人手短缺,目前,每天近百人次的接诊量已使其不堪重负,连充电休息的时间都保证不了,哪还有精力周末去出门诊。“目前老专家的出诊费在民营医院已经涨到了二三百元,但我们真是没那个精力。”
对于医生多点执业是在加重医生的负担的说法,邓小虹表示,要不要多点执业,主动权在医生手里。同时,卫生部门也已对执业地点的数量进行了规定,最多三个。同时,医师申请多点执业,须完成在原医院的本职工作,并取得原单位同意,各类医疗机构应与医师签订聘用合同。
>>医院
公立医院忧私立医院喜
北京肿瘤医院负责人表示,现在,院内的外科医生出去执业大多会在安排协调好院内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但随着医生定期出去多点执业的放开,对公立综合医院的管理来说,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
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序就医模式尚未形成,患者还是习惯大病小病都扎堆到医院,公立大医院的医生都是超负荷工作。如果医院批准专家出去执业,而且是固定每周出几次诊、做几台手术,一旦本医院有疑难危重病人需要他救治怎么办?如果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需要派他去支援怎么办?
民营医院对此新政则无不“举双手欢迎”。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明表示,目前,医院已经计划聘请一些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定期来出诊。对于外聘专家,会有一个团队,包括麻醉、护理、检验等全力配合,有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确保手术安全。医生外出会诊俨然已经是行业常态,现在不过是以法规形式把“外出会诊”稳定下来。